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厅
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 醴陵毛瓷
时间:2023-05-12

图片

瓷器是中华民族在工艺美术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世界最早认识中国的窗口、媒介,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湖南醴陵,作为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发源地,让釉下装饰艺术发展成中国瓷器艺术百花苑的异花奇葩。醴陵陶瓷瓷质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国外大展上屡屡获奖,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图片

醴陵市博物馆馆藏


醴陵瓷器的烧制历史,是技术革新带来的艺术发展的历史。从清代创烧至新中国成立后迎来大发展机遇,醴陵瓷凭借烧制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享誉中外的“醴陵窑”品牌,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国家重大节庆纪念、国家礼品等专用瓷器,其中专门为毛泽东主席生产生活用具、设计制作餐具、茶具等专用瓷,为当代醴陵瓷中的极品,被称为“毛瓷”。


从选料、配方、器形、纹饰图案、烧制,“毛瓷”都汇集了当时最优秀的陶瓷艺术精英的集体智慧。其原料选用特制的湖南“洪江大球泥”做胎,这是一种湖南洪江特有的瓷土,存量极少仅数吨,用这种原料烧制出的瓷器可用“秋水为神玉为骨”来形容,瓷器如秋水一样“清澈、通透”,瓷器釉面像玉一样质地润泽,温润可人。


“毛瓷”的烧制过程极为严谨,匠人首先以800°低温烧素坯,出窑后用氧化釉为颜料进行彩绘;再将坯体倒扣入窑,以1360°的高温烧成瓷;出窑后再在成瓷后的碗口施上一层白色低温釉,又经700℃低温窑烧制而成。这种“三烧”的制瓷方法,打破了历史上瓷器底足不施釉面的制作工艺手法,使得粉彩藏于釉下而不易溶于水,瓷器成品耐磨损、耐酸碱、不褪色,无毒无味,胎体极薄,晶莹剔透,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隐约可透见手指。


醴陵市博物馆馆藏


毛瓷的设计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有着区别于其他瓷器的特点,首先,出于保温和卫生考虑,所有的餐具都是带盖的;毛瓷上的花卉图案采用双勾分水的独特技法,在瓷器的内部外部均进行彩绘,以红色为主绘制代表四季的梅花、桃花、芙蓉花、菊花、月季花,一花一季, 每种花都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其中因毛主席钟爱的梅花,应用最为广泛。


醴陵市博物馆馆藏


在当地党政机关的支持下,广州瓷界元公司、景德镇创艺前线会展公司与醴陵市博物馆、湖南省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用高科技及多国语种在互联网3.0瓷界元-瓷艺在线展馆设立专厅,向世界展示醴陵“毛瓷”艺术风采,讲醴陵的故事,讲红色中国故事。


瓷界元技术人员正在对毛瓷进行3D扫描摄像

*部分文献记载来源自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党支部文章







— END —


服务热线
0798-8236308

网站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Copyright © 广州瓷界元数字文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0798-8236308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