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界元“醴陵陶瓷博物馆50年代至90年代陶瓷专厅”正在预展,以高新科技及多国语种向世界展示近代醴陵陶瓷独具革新性的艺术风采,讲述中国醴陵故事。
展厅主题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全面恢复生产,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及八大瓷厂的成立,构建了科研、生产一体的新体系,在吴寿祺等老一辈匠人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瓷业艺人,釉下五彩工艺得以迅速恢复。此间,制瓷工艺不断实现新突,制瓷设备更新换代,坯釉配方不断改良,装饰手法日益丰富不仅在日用瓷、艺术瓷领域重铸辉煌、行业领先,走向了“国瓷”之路,而且开拓了工业用瓷新领域,屡获大奖。此时的醴陵瓷不但行销国内,更是大量外销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醴陵瓷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醴陵不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国宴用瓷、国礼用瓷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口瓷名列全国第一。目前,醴陵已形成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陶瓷产品畅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专厅展出近十五件由醴陵陶瓷博物馆提供的包括熊声贵、吴寿祺、邓文科、林家湖、孔宪明等50年代到90年代具代表性匠人大师的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藏品,涵盖瓷瓶、瓷碗、瓷缸、洗口瓶、双节瓶、挂盘、天球瓶等经典陶瓷器型,展现着醴陵陶瓷的卓越艺术成就。
展品推荐
此次预展展品中,还包含了“三朝官窑”元老吴寿棋先生的作品《釉下五彩牡丹瓷瓶》。
吴寿祺先生为醴陵釉下五彩瓷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非凡的陶瓷从艺经历,掌握了釉下五彩全部制作工艺,具有深厚的功底,特别是线描方面,更是闻名遐迩。釉下五彩非常讲究线条的运用,此件作品线条洗练圆健,造型结构严谨,铁线描与钉头鼠尾有机融合勾勒出“花中之王”典雅气韵,刚中毓秀。
更多精彩的醴陵陶瓷,欢迎登录瓷界元在线瓷艺展馆,在线品鉴。
选择【主题馆】-【主题厅】
“醴陵陶瓷博物馆50年代至90年代陶瓷专厅”